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接单 > 正文内容

幼儿园邓女士聊天记录(莱州沙河幼儿园聊天记录)

hacker2年前 (2022-06-28)黑客接单50

本文目录一览:

急需一篇关于礼仪的作文。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女护士在副院长家楼顶死亡案件当庭宣判,宣判结果是什么?

本来是鲜花一样的年轻女护士,竟然在医院的副院长陈某家的家属楼的楼顶上采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女护士的父母对于女儿的离世悲痛欲绝,一定想要严惩相关人陈某,并且提起了诉讼,不接受调解。

2021年4月份,这名女护士的父母状告郎溪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和医院的案件开庭了,但是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庭审结果还未对外公布,不过相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结果也会公布于众吧。

一、花样年纪的女护士,被医院副院长灌醉后发生了特殊关系。

本身医院是救死扶伤的神圣地方,医院的院领导也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但是郎溪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某,却因为自己职位的便利性,对于医院的女护士生出非分之想。一次借着应酬的机会,强行对女护士灌酒,致使对方醉酒后自己有机可乘。

在酒精的作用下,郎溪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某与医院的女护士发了了非正当的关系。之后,两人一直保持着非正常的男女关系,并且陈某曾经向女护士许诺,要离婚娶她。这种许诺让女护士信以为真,继续留在了陈某的身边。

直到女护士怀了陈某的孩子,陈某要求女护士去把孩子打掉,并且在这件事之后,对女护士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这种情况下,女护士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去找陈某理论,陈某对于女护士是威逼利诱。甚至还对这名女士大打出手,造成女护士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直到女护士难以承受这种状态,才选择在陈某家的家属楼楼顶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时候,父母也才知道自己的女儿的感情纠葛。女护士父母对于陈某以及医院进行了起诉,对于曾经提出的80万的赔偿费用,也并未接受,而且也不接受调解。

二、对于家里有女儿的家长,要给予女人信任和依靠。

本身女孩子做护士也是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但是在事情没有爆发之前,父母根本不知道女儿的感情纠葛。也许是女儿在父母面前掩饰地太好,或者是做父母的对于女儿太过于信任,觉得女人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

所以,对于女儿因为非正常恋爱般的情感纠葛竟然之前毫无觉察。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所以家里有女儿的家庭,一定要及时了解女儿的心理动向。尤其是到了该谈恋爱的年龄,不要被社会上一些行径恶劣、心术不正的男人欺骗。

现在,庭审结果目前还为对外公开,但是无非也是赔偿金额的多少,对于当事人一些政治权利的剥夺未必能够像女护士的父母想象的那样能够如愿。

因为他们的女儿是自杀行为,虽然是因为和陈某的感情纠葛才产生了情绪,但是如果严格按法律来定性,陈某未必能够被判刑。关于这一案件的庭审结果具体如何,大家也都在拭目以待。

三、女护士的父母因为女儿的离世受到重创,母亲甚至因为悲伤过度应激反应。

作为父母,孩子已经以这种方式告别了这个是世界。也许是因为抑郁症,才导致了轻生的念头,也许是因为感情的纠葛,觉得自己被欺骗,无颜面对父母才结束生命。

但是她想不到的是,在父母的心里,哪怕她做错了事情,即便是被欺骗,和已婚男人发生过情感纠葛,甚至怀孕打胎这些事情都发生过,但是父母还是爱她的。

做错事情的不单单是女护士,她也是受害的人。明知的家长不会对于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的女儿再打骂,逼得她无路可走。

家是港湾,不仅仅是累了、困了回家休息,还可以受伤的时候在家里疗伤,无论到什么程度,家人,尤其是父母,都会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只能说这个女孩太傻了,虽然目前庭审的结果因为涉及隐私,暂未公布,但是在将来,即便庭审结果出来的那一天,父母难道会开心吗?只有看到活蹦乱跳的女儿围在他们身边,才是他们所想的呀!

结束语:

为父母着,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还要教会孩子在面对伤害,已经承受过伤害之后,该如何有一颗强大内心去承受。历经风雨的人,也配得到幸福。

海外名气最大的中国现代画家,到底是谁呢?

赵少昂:

前段时间和一个从美国归来的华人艺术家聊天,向他问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哪位中国现代画家的名气最大。他不假思索地说了一个名字,不是齐白石,不是徐悲鸿,也不是吴冠中,而是赵少昂(1905—1998)。

这到底是不是他的一孔之见呢?带着这份疑虑,又问及了几位在西方生活的艺术家朋友,虽然答案并不统一,但赵氏盛名的的确确不让我们所更熟悉的白石、宾虹等诸大师,尤其在华人聚集区,更是如此。但在国内,赵少昂这样一位饱染岭南风格的“地域性”画家,声名并不显赫。尤其是在北方主流画坛对岭南画派的认知仍然存在诸多偏见与误读的大背景中,赵氏画艺仍躲在美术史的幽暗角落,等待更多的人去发现、去认识。

赵氏绘画“很岭南”,这不只是说他对岭南物象矢志不渝地描绘、对岭南风格的独特发扬,还有他对岭南画脉的精心呵护与承传。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在评述岭南画派的历史光景时,曾下了一个此派“最重师生情谊与艺术承传”的论断,从赵少昂与高奇峰的关系便可见一斑。

他16岁时便师事岭南派先贤高奇峰,成为著名的“天风七子”之一,由此打上了岭南画派的深刻烙印。赵氏谨听师言,乐观师行,虽然侍奉恩师左右的时间不过半年,但感念之心从未懈怠。他在晚年的时候曾如是回忆:“老师最伟大的地方是点燃你心里的美感火焰,我在美学馆的半年,有充沛的激情去临摹和创作,高师(高奇峰)的精神一直教导着我,心中有师、笔下有师,这比身边有师更加重要,师门教的如果就是技法,你没有融会创新的话,一辈子你也离不开老师的。”他最终也的确在“融会创新”的路上“离开了老师”,但师恩念兹在兹。

赵少昂画作:《岭南独秀》

赵少昂一生专注艺术,与世无争,他的作品中经常用的一方闲章“此生只愿做闲人”就足以表明其心态。他曾经说:“因为我写话,所以此生只愿做闲人。”他专注花鸟画,对蝉题材有开拓之功,甚至齐白石也曾托人“请少昂君画蝉寄来”。对此,他曾解释:“蝉是最好的,它只是靠饮露养大,其他东西也不用吃,因为露水是最清洁的,撇开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清洁,所以我借蝉作比托。回顾80多年来,尤其是经过这么多的战乱,真好像发了场大梦,哪会再希望什么呢?”或许,能让这样的老先生聊以自娱的便是画画了。

一个艺术家与一座城

“我将乘风归去,折柳揖别。过庾岭,香云千里,一山春色……”

1986年元月,赖少其(1915—2000)举家离开安徽迁回广州定居,写下了这首《相见欢》,心中对新的生活满怀期待。但阔别故土五十载,时过境迁之后,赖少其在广州的生活与艺术交往到底是怎样的场景?这是一个颇为玩味的话题。对此,彼时几乎天天跑到赖少其家,几成“父子”关系的庄小尖(1949—),揭开了赖少其晚年在广州的诸多细节。

且看庄小尖的山水绘画,就可以找到他与赖少其的精神性关联。庄小尖说,结识赖少其是“命中注定”。庄小尖读小学的时候,就得以相遇赖少其。其时,庄小尖在绘画上显示出过人才华,常被地方领导叫去相陪造访的艺术家。

有一次,赖少其偕同画家唐云、周怀民回故乡,其时,唐云的名号要远远高过赖少其,只酷爱国画的庄小尖对赖少其反而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赖少其山水画。

赖少其举家回到广州后,最早住在环市路的华侨新村。彼时,庄小尖正在白云宾馆附近上班,两地相距不过两三百米。已近不惑之年的他,早已知道赖少其在版画、国画领域的高深造诣,禁不住内心的崇仰,不时登门求教。

当时,庄小尖正在为一些报纸杂志做美编,就常找赖少其给报纸写栏头与题签,平日也多有书画探讨,长此以往,两人便熟络起来,直至赖家把他当作自家人。

赖少其,画作。

1990年,赖少其将家搬到水荫路,庄小尖的单位也恰巧搬到了附近,两处只相隔一条街。每天一早去单位,处理完事务之后,他就赶往赖少其家里去,一待便是一中午。“保姆看到我来,就主动在锅里多加一把米。”庄小尖与赖家关系可见一斑,庄小尖的父亲将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比作“父子关系”。

正是这种特殊的“父子关系”,让庄小尖掌握了大量赖少其其人其艺的诸多“秘密”。比如,赖少其写书法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表达一种入世的乐观精神,而极少写归隐、出世等消极精神。有一次,有人找他写陶渊明的一个诗句,他并未应允。

再比如,赖少其没有钱财概念,更没有存私房钱的心思,而家中事无巨细以及他的艺术活动,都由其夫人曾菲女士操持,两人性情可谓一静一动。有一次,庄小尖将一笔稿费交给了赖少其,曾菲女士发现后就叮嘱老伴“下不为例”,而赖少其的一句“有点钱也不错嘛”的调侃,就惹来夫人一顿唠叨,“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小开销都要钱,以后有钱要及时交给我。”曾菲女士去世后,庄小尖送去一副挽联,“共赴国难,义无反顾真战士;齐臻艺德,事无巨细女丈夫”,熟识赖家的人都深以为然。

但最能引起庄小尖注意的是,赖少其与岭南同道的复杂关系。他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副自书对联“欲佩三尺剑,独弹一张琴”,透出了一种豪迈、苍凉的气息与艺术的自信。而庄小尖的解读则是:赖少其来到广州,进入岭南派的地盘,多少有一种寂寞的心境,也袒露了愿在岭南派的大本营走另一条路的心志。

赖少其书法作品。

经过长期观察,庄小尖了解到,常来拜访赖少其的艺术家多是北京、上海、安徽等外地的人,鲜见广州本土艺术家踏入赖家,相互之间都有礼节性的尊重,但委实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来往。平时和赖少其交往密切的“广州人”,多是王贵忱(1928—)等文化人,以及省、市领导。

说起赖少其与岭南派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及他与同时代的关山月、黎雄才的交往。庄小尖依然清晰记得,1994年5月16日上午,赖少其从艺60周年书画回顾展在广东画院开幕,场面非常隆重。时近中午12时,所有的来宾与工作人员都陆续移步到东方宾馆就餐,唯独曾菲女士没有去。她在等一个人,她知道他一定会来。果然,曾女士等待的这个人——关山月来到了展厅。

“对不起,上午家有来客,无法抽身,现在才赶来祝贺,抱歉抱歉!”关山月还拿出一页稿纸,端正题写了一首贺诗。当时关山月送完贺信,便告辞回家。关山月的贺诗次日就登在《羊城晚报》上。

在庄小尖看来,关山月一直是广东乃至全国画坛的中心人物,而这次展览的主角无疑是赖少其,他“错峰”赶来,一来出于对赖少其的敬重,二来也避免了展览引他为首的尴尬场面。

至于赖少其与黎雄才的交往,在庄小尖的记忆里,并无特殊印记。据其介绍,赖少其曾带着好朋友唐云去拜访黎雄才,黎雄才向唐云赠送了一本新出的画集,而对赖少其少有言辞,其中究竟,后人难以捉摸。

“不要将赖少其定义为一个岭南画派画家,他的艺术不能归类于岭南,也不能归类于安徽,而是属于全国。”不管岭南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一个画派概念,在庄小尖看来,将赖少其与岭南扯上紧密联系,都是站不住脚的。

赖少其与广州的缘分,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已经确立。1932年,他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两年后开始致力于木刻创作,再过两年,从学校毕业。

在他读书的时候,就与鲁迅先生鱼雁往来,其中前辈所写的“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等警语,影响了后辈的一生。

而从“文革”后复出到1986年年初回广州定居这段时间里,他在合肥给王贵忱、苏烈等“晚辈”邮寄的信件,呈现出这一重要时期生活与艺术的特别历程,彰显出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文献与艺术价值同样不可小觑。《赖少其书信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便收录了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写给王贵忱、苏烈等人的95通信件。

《赖少其书信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在这段时间里,赖少其长期担任安徽文艺界的领导,工作非常繁忙,这在信中可见一斑,他曾说:“我现在事情过多,疲于奔命,对创作极不利,也无可奈何。”他的艺术创作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或者请创作假来进行,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以写信的方式与同道及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即使是1983年9月、10月头部动手术住院期间,他依然给朋友写过不少信件,而不会假手于人。

从这批信札中,我们可以看到赖老写信的一些基本习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以毛笔写字,偶尔才使用钢笔、圆珠笔;采取由上而下,再自右到左的传统书写格式,即使是信封也多见竖行形式;笺纸不太讲究,五花八门、规格不一,以常用公文纸为多见。

另一重要的特征便是,他在信中叙说,不管对象是何许人,不管说的是劝勉还是批评,他的语气都极为客气平和,毫无傲慢与强人所难之意。比如,“未知对否”“未知兄以为如何”“阁下以为何如耶”“你说对么”之类的商量式口吻,经常在信札中出现,体现出文化人的人格风范。

赖老的信札给人最深印象莫过于书写非常认真,谨守法度,甚少懈怠与草率之笔,这许是他严肃认真人生态度的反映。不管是流程爽利、风神洒脱,还是凝重拙健、燥润相生,都由他诚恳端庄写出,都体现了他高深的书法修养,是可观可赏的艺术佳构。观赖少其信札,便可知其“奇玩”之趣,也可洞察其人格。

在这本书信集中,赖老写给著名学者、收藏家、书法家王贵忱的信件有64通之多,成为我们考证这一时期两人艺术与人生状态的重要资料。

从这些信件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赖少其对朋友的真诚态度与一腔古道热肠。1977年1月8日,赖少其写给王贵忱第一封信件,在信中,他首先对这位“虽未见过面,但神交已久”的后辈给予鼓励:“你的书法是很有功力的,我也喜欢。”当年8月16日,在他得知王贵忱因为工作环境不适而有退休之意后,竭力劝告其打消这一念头,说:“我已63岁,还不肯退休,其实如果退休了,就像下棋一样,是下了一着死棋(‘死棋’两字画着重号)。因此,当今之计,首先要安排好工作,搞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包括安排好家庭生活,再集中精力研究一门学问。”10日之后,他再次写信强调:“希望你不要退休。”

彼时,王贵忱学术研究兴趣广泛,赖少其也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你应在‘精勤’入手,突其一点,期有所成。”(1977年6月12日)他还针对王贵忱的文风直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现自省之意。他先说:“我喜欢你的文字,但缺点是好像古人写今人,好像有意不讲缺点似的。优点中包含着缺点,这是无可奈何的事。”(1977年8月19日)再说:“任何学古都应注意,应有所新意,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也常常食古不化,为古所泥,有事不能自拔。出现这种情况时,作为同志就应互相指责,使有所警醒,你说对吗?”(1977年9月1日)

王贵忱。

赖少其与王贵忱两人都嗜收藏,从信件中可以看出两人相互馈赠的真实情况,文人之间的慷慨之风昭然若揭。两人曾互通有无不少艺术品,最重要的要数黄君蒨所刻的陈洪绶《水浒牌》和黄宾虹的《画学篇》书法手卷。其中,《画学篇》是赖少其为答谢王贵忱割爱将容庚相赠的邓尔雅(1884—1954)对联转赠于他,而主动出让的。

据赖少其介绍:“当时宾翁是华东美术家协会主席,我是党组书记,故虽眼睛患白内障,几乎在失明情况下写的,力疾而书,如锥画沙。”两位先生对这样的稀世瑰宝虽珍爱有加,却又能举重若轻,轻松相赠,足见两人之高谊。

赖少其在与王贵忱的通信中,会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或对古今名家略施评骘,或对文艺现象聊发感喟。因为是私人交往,评论时多了几分自由,少了一些掣肘,其真知灼见愈发独到精辟,可谓直指其艺术思想核心。

就在他写给王贵忱的第一封信中,他谈道:“晋唐以前的书法,兼有篆隶行楷,只要有本事,都可以发挥。

乾隆年间的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金农和以后的尹秉绶、邓石如都有新发展。一般人不能欣赏,这是可惜的。”(1977年1月8日)对于邓石如的印章,他则直接表示:“印至完白,所谓前无古人;虽后有来者,惟吴让之、赵撝叔可与相比,黄牧甫则不如,齐白石更不如了。”(1977年3月13日)

对于岭南的艺术家,两人谈论最多的要数邓尔雅。邓尔雅是近代广东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是容庚的舅父。据赖少其自述,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广州读书时,有一位同学的哥哥在文德路开了一家古董店,匾额“尊古斋”三个字便出于邓的手笔。他当时看到后,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他对王先生说:“我极望能多见邓尔雅先生印章和书法,我见得不多,但感到他有独到之处,尤以朱文最佳……邓尔雅先生楷书朱文是一大创造,对当今篆刻极有参考价值,如能集成一册,广为流传,影响所及,当可生面别开(别开生面)。”但他并非一味赞赏,对不满意之处也会直接点出:“但我不喜欢他的诗集上的篆字楹联,可能缩得太小,未能见其真面目。”(1977年4月13日)

在写给王贵忱的信中,赖少其也会详细记述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工作安排,凭此可列出一个清晰的年表,史料价值巨大。比如,晚年定居广州一事,就曾经历了一番波折,在多封信中有记录。早在1983年9月19日,他就有交代“顺便落实定居问题”。

到了9月28日,他又说:“广东省委、安徽省委、中组部均已同意我们离休后到深圳落户。”由此可见,他落叶归根的首选之地是深圳,而非广州。但最终,1986年元月,赖少其举家迁回广州定居,开启“衰年变法”的艺术人生。

本章摘录于《我在画里遇见你》,韩帮文 著,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分享给朋友:

评论列表

酒奴笑惜
2年前 (2022-06-28)

有点钱也不错嘛”的调侃,就惹来夫人一顿唠叨,“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小开销都要钱,以后有钱要及时交给我。”曾菲女士去世后,庄小尖送去一副挽联,“共赴国难,义无反顾真战士;齐臻艺德,事

鸢旧卿忬
2年前 (2022-06-28)

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