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把自主权放给孩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
让孩子懂得处事
【随机应变:自己学习解决问题】
倩倩和妈妈去楠楠家玩,倩倩很喜欢楠楠的音乐琴,妈妈看出女儿的心思,对倩倩说:“你去和楠楠商量吧。”两个妈妈聊着天,眼睛看着两个孩子。显然,倩倩遭到了拒绝,楠楠妈妈想过去,倩倩妈妈拦住了她。她们看到倩倩拿出了自己的口琴,对楠楠说:“我给你玩我的口琴,你给我玩一会音乐琴,好吗?”楠楠答应了,两个小伙伴玩得高兴,妈妈们也放心了。
如果孩子凡事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一旦父母有事无法照看孩子时,孩子的生活将不堪设想。孩子的事总归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的。
建议一: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和同伴的问题
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了,妈妈可以这么说:“怎么办呢?妈妈也想不出好办法,你说怎么办好?”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妈妈相信你会想出好办法的!”
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好办法,妈妈可说:“妈妈和你一起想想,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议二:教孩子明确“别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接受他人说“不”时,会联想到自己有喜欢的玩具,别人想玩,也得经过我的同意。这样,碰钉子与拒绝他人都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自主选择: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嘟嘟每天吃饭时,她总是对妈妈说:“我不要!”妈妈被她搞得不知所措,后来,妈妈就问她:“那你想吃什么?”嘟嘟说:“我今天要吃面条!”“我要吃紫菜包饭!”刚开始,妈妈觉得烦,总是需要另外为孩子准备饭菜,但后来,妈妈发现,嘟嘟每次吃饭都非常痛快。
穿衣服时,嘟嘟也总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穿这件!”于是,妈妈把穿衣服的自主权也交给了嘟嘟,没想到,嘟嘟更加珍惜衣服了,不再随意把衣服弄脏了。
建议一: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把自主权放给孩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生活经验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他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孩子自己作判断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判断。
建议二: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家中的一些事情,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房间的布置、家具的选择、布艺的装饰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认真斟酌孩子的建议并加以以采纳。
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商量式语气,比如:“这件事能不能这样做?”等等,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建议三:让孩子在限定范围内选择
当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时,考虑到孩子知识、经验的缺乏,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范围的选择权利,也就是让孩子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选择。比如,和孩子选择房间的窗帘,考虑到颜色的搭配,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适宜的颜色,让孩子选择。
【自我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小喜欢上亮亮的小飞机,几次缠着妈妈买,妈妈都没有答应。小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知道亮亮喜欢自己的遥控汽车,就跟亮亮商量,用小汽车换飞机,亮亮同意了。虽然妈妈知道遥控汽车比小飞机贵的多,但是没有阻止。可是才过了两天,小小就后悔了,因为他觉得小汽车更好玩。他又想着和亮亮换回来,可是这次亮亮不同意了。看着闷闷不乐的小小,妈妈没有安慰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换玩具是你自愿的,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妈妈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认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建议一:孩子的事让孩子负责
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因为疼爱孩子而为孩子收拾残局。这样做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更不能让孩子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孩子犯错后,让孩子去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当然必要的时候,妈妈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帮助、建议和指导。比如,“是你把小汽车弄丢的,妈妈不能因为丢了就再给你买。”或者“做错了就要吸取教训,也许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建议二: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孩子由于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做事情或者做决定时,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这时,妈妈要先提醒孩子,让孩子明白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如果孩子一意孤行,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比如:“妈妈已经告诉过你了,如果你还要这样做的话,结果你自己负责,妈妈不会帮你的。”因为孩子自己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出现不良后果时,孩子会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如何去承担责任。
【自我安排:做事有条理】
心心的玩具非常多,她总是拿起一个玩具,就把另一个扔一边。有时候,当心心想玩一个玩具时而总是找不着时,她就会大叫,然后妈妈就会帮忙寻找。如果一时找不着,心心就会发脾气,埋怨妈妈把她的玩具弄丢了。妈妈跟她说过几次,让她把玩过的玩具收起来,都不管用。
孩子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只要妈妈正确引导,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注意引导孩子有条理地做事,就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建议一:教孩子做事有条有理
不管是做什么,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井井有序,玩过的玩具要放到相应的地方,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晚上睡觉之前,要教孩子把看过的书放到相应的位置、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归位的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
建议二: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妈妈可以向孩子示范或者和孩子讨论计划,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妈妈可以这样对你的孩子说:“今天妈妈先带你去公园玩,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先睡一会,起床后我们去少年宫学画画,学完画妈妈带你去王阿姨家玩,好不好?”如果孩子不同意,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能够执行的计划和安排,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他能够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这是损毁个人名誉权,所以保留证据,起诉对方,要求对方进行道歉并说明情况,赔偿精神损失费用
现阶段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和00后的学生了,而他们的父母大多是70后,年龄上的差距再加上上大学之后大家也不生活在一起,所以注定了两代人之间沟通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于是就会经常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对话。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大学生晒出了来的和自己的父母的聊天记录,看完之后笑到连脸都抽筋了,广大网友也纷纷感慨同一个世界相似的爸妈。学妹也表示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还以为就自己的爸妈和别人不一样呢!
大学生晒出的和父母的聊天记录第一张:关于几点睡
这是来自一位老母亲对于自己女儿的关心的聊天记录,主要的内容就是在问关于上大学的闺女是否已经睡觉的问题。
时间显示的是晚上10点18分,这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应该是一个很晚的时间,为了检查自己的女儿是否已经睡着了,于是这位同学的妈妈就给女儿发微信问她睡了吗?女儿不知道妈妈的真实想法就回复了。
没想到收到了母亲大人无情的训斥,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不休息!这位妈妈,晚上十点多钟对于90后和00后的学生们来说,真的不算很晚啊!毕竟好多初中学生每天写作业都要比这个时间晚呢!
第二张:关于头像
这位同学的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用了别人的头像之后,强烈要求把头像换掉,并且还一脸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其实很多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喜欢而已。
没想到啊,离开了父母身边,到远方上大学了,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依然还是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希望各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够沉迷于学习,无心其他事情,这样就会因为换了头像而受到家长的质疑了。
第三张:“可爱”的昵称
家长在群里聊天,谈论到了自家上大学的“神兽”,没有直呼其名,也没有叫乳名,而是叫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父母本以为是在私聊,没想到却发到了群里被神兽看到了,但是除了只能弱弱地反驳一句之后,还能怎么办呢?
真的是不知道这位同学在得知自己的父母私下里是这样称呼自己的,是什么心情呢?不过我还是建议这位同学,没事的时候尽量待在学校里多看看书,多学习学习,少回几次家,这样就不会这么伤心啦!
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些家长和自己上大学的孩子聊天记录的时候,虽然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同时也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但是大学生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做事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各位家长在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学会与自己的子女如何沟通,才能够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如何和自己的父母沟通?
1. 多一些耐心
学生和家长之间毕竟是两代人,所以存在代沟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大学生们在平时除了要学习大学里的课程之外,还要注意学习和字父母沟通的方式。
当大学生们发现自己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不顺畅,就要尽量给他们多一些耐心,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慢慢变老了,有些事情已经开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
2. 多一些沟通
对于大学生来说,上大学之后,离开父母身边,来到新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肯定也会接触到更多大学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候也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多一些沟通,多和他们说一下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他们对自己多一些了解,这样以后沟通的时候也会少一些阻碍。
学生家长应该如何和大学生沟通
1. 学会放手
大学生们作为成年人,可以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学会放手,不要任何事情还是要像以前那样管得那么多,遇到问题的时候尽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这样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家长不能一辈子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所以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尽量多融入他们的生活
作为学生的家长,也要尽量多的融入到自己的子女的生活当中去,这样在沟通的时候也会有共同的话题,彼此之间也不容易产生隔阂。
总结
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大学里的文化课,还需要学习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同时也要负责教会他们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让他们尽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自由一些。
转发步骤:
1.打开手机微信,来到微信首页点击最下面的通讯录功能。
2.在微信的通讯录里面找到第二个群聊功能,打开群聊。
3.然后这里你可以选择一个你需要转发的群聊,点击进入。
4.找到你需要转发的对话内容,依次长按这些对话内容。选择更多。
5.后勾选要转发的内容,点击最下面第一个转发的图标。在跳出的功能里选择合并转发。
6.然后选择一个对象点击发送,就可以打包群聊聊天记录发送给别人了。
跟闺蜜一起逛街的时候,听到闺蜜给我抱怨说做家长真的太难了,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很多人觉得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传递消息变得非常的简单,我们接收消息也变得非常的迅速,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的闺蜜给我表示,因为他的女儿,他每天都要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在家长群里面,总是被迫去了解一些没有用的消息,让他非常的苦恼,比如说刚刚看到手机老师在群里面发了一个通知,每一个家长都赶快回复收到,一时之间刷起了屏,闺蜜喝了瓶饮料之后再看手机,已经看到了有100多条未读消息,然后耐心的往上翻,看看这些消息之后,发现只有那么两条是重要的。
所以很多家长都表示,如今的家长群都已经变了味儿,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够了解这个群,是为了便利家长和老师的联系而建立的,但是后来这个群里面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有的家长在群里面卖成品,有的家长在群里面炫耀自己的家庭,甚至有的家长在群里面张口破骂,一时之间人们觉得家长群太乌烟瘴气了。
那么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怎样才能够保持群里面的和谐呢?
及时回复,无事少说话
各位家长一定要分清楚群里面老师说的消息是什么样的,涉及到你的事情再回复,没有涉及到的事情不要,没有头脑的就回复,甚至在群里面唠家常,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群里面的空间是公众的,很有可能我们所说的一些没有用的事情,就会耽误真正有用的事情。
当老师发了一些消息的时候,我们看到跟自己相关就及时的回复老师,没有事情的话就不要在群里面说话,有事情尽量私聊。这样就能够避,免不了我们去看各种各样的信息,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没有必要把它浪费在这些无用的地方。
有问题也不要在群里面声张
很多家长都愿意去问孩子在学校里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有的家长一天就能够给老师发几十条短信,老师看到之后也不知道该回还是不该回,只是一些非常日常的事情。
如果老师不回家长的信息,家长就会一直给老师发,甚至会说这个老师不好,但是老师回家长的信息,又会耽误老师的时间,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我们会发现这些信息都是非常没有用的,没有必要一直回复。
在生活当中如果真的发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不要在群里面跟老师说,而要跟老师私聊,这样的话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尴尬,甚至让其他的人误会,再来我们也能够给老师一些处理事情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给老师那么大的压力。
仔细观看聊天记录,避免重复提问
在和老师的聊天记录当中,我经常看到有一些家长询问的问题,都是已经问过的问题目,这就让人们感觉非常的无奈,一名老师已经解答过的东西,家长还非常着急的问老师,还觉得这个老师非常的不靠谱,但是事实上老师都曾经回答过了,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仔细的观看一下聊天记录,不要重复的提问,甚至浪费老师的时间和我们的时间,老师经常表示自己班里面的孩子多,所以经常要回答家长的一些问题,有时候一个问题同样的答案就要回答十几遍。
有时候老师对于这样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的好,也是因为家长总是在问老师问题,而老是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家长,几十个孩子,难免会感觉到心烦,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老师,老师也能够理解家长,那么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老师和家长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需要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对于老师来讲,如果想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长群,那么从一开始就要树立一些家长群里面的规矩,比如说不准在群里面说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如果说的话就直接给他打电话,甚至见面沟通。如果一些消息没有必要让大家回复收到的话就不要让大家回复,直接开启禁言模式就可以了,也可以防止刷屏或者大家错过消息。总而言之,在孩子的成长道路当中,家长和老师并不是敌对方,而是伙伴方,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基本上每一个群里面的东西,只有群里面的人还有物群里的管理员才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